
2013年12月28日
共振计划•天津 “无形之形”国际当代艺术展
参展艺术家:戴光郁、景育民、井士剑、秦风、王轶琼、崔宪基、秦冲、李勇政、谭勋、杨黎明、黄筝、关晶晶、丽塔•阿尔布柯基(Lita Albuquerque)、波妮塔•赫尔墨(Bonlita Helmer)、佛朗切丝卡•密特朗(Francesca Mitterrand)、安妮塔•卡彭(Annetta Kapon)、吕克•里斯特梅克(Luc Leestemaker)
策 展 人:粟多壮、玛琳娜•唐纳(Marlena Donohue)
学术主持:夏可君、唐尧
学术委员会:曾成钢、克提斯•卡特(Curtis Carter)、布鲁斯•比斯利(Bruce Beasley)
媒体顾问:了了、舒向财、Iynn Bo
策展助理:陆曼妮、曾晓翠
主办单位: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、北京当代艺术馆
中国雕塑学会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
地点: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
开幕:2013年12月28日 下午3:00
时间:2013年12月28日—2014年1月25日
支持媒体:国家美术、艺术中国网、艺术与财富、江苏画刊、当代美术家、艺术当代、99艺术网、雅昌艺术网、央视网、东方艺术•大家、当代艺术新闻、北京电视台
前言
从形开始。开始于无形。 以“形”,以“无”之形,以“无形”之形,造形外之象,成象外之大象。
“无形之形”的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哲学。 《易经》云:“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”; 《道德经》载:“大象无形”。 展览呈现了这样一批艺术家:他们创作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制造视觉的“形式”,而是对东方哲学一种有意或无意的精神体验。作品的创作过程,是一种与内心自性和存在整体的双向对话,是探究真实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。创作成果的表现形式,是对“形”的超越,是“象”,是无形之象,是象外之大象。
共振计划•天津2013——“无形之形”国际当代艺术展(The vibrARTion Project: “Forms of the Formless” Exhibi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Tianjin 2013)邀请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玛琳娜•唐纳休教授(Marlena Donohue)参与策划,是2012中德文化年期间同名展“无形之形——中国当代艺术展”的延伸与拓展。无论是策展团队构成,还是参展艺术家及作品呈现方式,都体现出两次展览主题的关键词“中国”与“国际”的区别。
如果说2012中德文化年期间的“无形之形”中国当代艺术展是中国艺术家面对西方观众的中国独唱,那么2013年的“无形之形”国际当代艺术展则是中西方艺术家的国际合唱。在“共振计划”的视觉平台上,中国智慧与西方哲思将直接面对,再次碰撞。期待此次中外艺术家及中西方观众的激情“共振”能擦出火花,点亮当代艺术的“世界午夜”。
本次展览是“无形之形”的第四回展览,之前在德国卡尔舒特艺术中心、北京寺上美术馆、湖北美术馆的展出都受到了广泛关注。预计第五站将于2014年春在北京当代艺术馆展出。
(文 / 粟多壮,策展人、北京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)